在女性的健康问题中,月经异常、贫血以及腹痛是较为常见的困扰,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子宫肌瘤这一“隐形杀手”。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虽多为良性,但若不及时关注和处理,也可能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了解其典型症状,对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月经量多:子宫肌瘤的常见“信号”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月经量多往往是子宫肌瘤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正常情况下,女性一次月经的出血量大约在 20 - 60 毫升,超过 80 毫升则可判定为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引发月经量多的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肌瘤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当肌瘤生长在子宫黏膜下时,它就像一个“异物”突入子宫腔内,增加了子宫内膜的面积,使得子宫在月经期收缩功能受到影响,无法有效地将经血排出,从而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即使肌瘤生长在子宫肌壁间,如果体积较大,也会使子宫腔变形,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进而引起月经异常。此外,肌瘤还可能影响子宫血管的分布和功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异常,进一步加重月经量多的情况。
长期月经量多,会使女性身体失血过多,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就容易引发贫血。
贫血:月经量多的“连锁反应”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由于子宫肌瘤导致的长期月经量多,身体不断丢失血液,而铁元素等造血原料也随之大量流失,当摄入的铁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时,就会逐渐出现缺铁性贫血。
贫血的症状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显现。初期,患者可能仅感到轻微的头晕、乏力、易疲劳,在活动后这些症状会更加明显。随着贫血程度的进一步加重,会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严重贫血还可能对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腹痛:子宫肌瘤的“疼痛警报”
腹痛也是子宫肌瘤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腹痛的性质和程度因人而异,与肌瘤的位置、大小、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发生变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同时可能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红色变性多发生在妊娠期或产褥期,是由于肌瘤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积在肌瘤内,使其体积迅速增大,刺激子宫收缩而引起的。此外,较大的肌壁间肌瘤或黏膜下肌瘤可能会压迫盆腔内的神经、血管或其他脏器,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尤其在经期这种症状可能会加重。如果肌瘤发生蒂扭转,多见于浆膜下肌瘤,患者会突然感到下腹部一侧剧烈疼痛,呈绞痛样,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否则可能导致肌瘤坏死、感染等严重后果。
及时就医,科学应对
当女性出现月经量多、贫血、腹痛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子宫肌瘤的可能,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手段来明确诊断。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的大小、形态、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等信息。MRI 则能更准确地判断肌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一些复杂病例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一旦确诊为子宫肌瘤,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的大小和位置、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肌瘤较小的患者,可以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方式,每 3 - 6 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监测肌瘤的生长情况。如果症状明显,如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腹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等,或者肌瘤较大、生长迅速、怀疑有恶变倾向时,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等,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门诊时间:8:00—20:00
医院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明路206号
豫ICP备16014840号 (郑)医广【2025】第03-18-151号 2008-2023 版权所有
声明:网站内容仅供浏览,不作为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