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作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疾病,患者妊娠后发生各类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孕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与妊娠结局。本文聚焦PCOS患者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系统阐述其监测方法与处理策略,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预后。
一、引言
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慢性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PCOS患者受孕后,由于自身内分泌和代谢的特殊性,妊娠期发生多种并发症的几率大幅增加,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儿生长异常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增加孕期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还可能导致流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因此,对PCOS患者妊娠期并发症进行密切监测和及时、有效的处理至关重要。
二、常见妊娠期并发症及监测方法
2.1 妊娠期糖尿病(GDM)
发病机制:PCOS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多种激素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得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下降,机体为维持正常血糖水平,需分泌更多胰岛素,当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时,即可引发血糖升高,导致GDM的发生。
监测方法
血糖自我监测:建议PCOS孕妇在妊娠24 - 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若初次筛查结果正常,但对于有GDM高危因素(如肥胖、既往GDM史、家族糖尿病史等)者,应在妊娠32 - 34周重复OGTT检查。确诊GDM后,孕妇需使用血糖仪自行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 - 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 - 6.7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每2 - 3个月检测一次HbA1c,它反映了过去2 - 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应小于5.5%。若HbA1c水平升高,提示近期血糖控制不佳,需调整治疗方案。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于血糖波动较大或难以控制的GDM患者,可采用CGMS连续监测血糖变化,更全面地了解血糖波动规律,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2.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发病机制:PCOS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增强、氧化应激增加等病理生理改变,妊娠后这些因素与子宫 - 胎盘缺血、免疫调节失衡等因素相互作用,易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
监测方法
血压监测:孕妇应定期测量血压,一般每周至少测量1次。若血压≥140/90mmHg,应增加测量频率,每天测量2 - 3次,并详细记录血压值及测量时间。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头晕、眼花、上腹不适、视力模糊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子痫前期的早期表现。
尿液检查:定期检测尿蛋白,可采用尿常规检查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若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阳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0mg,提示可能存在蛋白尿,需进一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超声检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盘位置及成熟度、羊水量等。同时,可检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评估子宫 - 胎盘灌注情况。若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提示子宫 - 胎盘灌注不足,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
血液检查: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器官功能。若出现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情况,提示病情较重,需及时处理。
2.3 早产
发病机制:PCOS患者可能因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炎症反应等因素,导致宫颈机能不全、胎膜早破等,从而增加早产的风险。此外,合并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时,也可间接导致早产的发生。
监测方法
宫颈长度测量: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是预测早产的有效方法。一般在妊娠18 - 24周进行测量,若宫颈长度≤25mm,提示早产风险增加,需密切监测。对于有早产史、宫颈手术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增加测量频率。
胎膜早破监测:孕妇若出现阴道流液,应立即就医,通过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阴道液涂片检查、羊水结晶检查等确定是否为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早产的常见原因之一,一旦确诊,需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感染和促进胎肺成熟。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检测:fFN是一种由胎儿绒毛膜和蜕膜分泌的糖蛋白,在宫颈阴道分泌物中检测到fFN,提示胎膜与蜕膜分离,早产风险增加。一般在妊娠22 - 35周进行检测,若fFN阳性,需密切观察孕妇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
2.4 胎儿生长异常
发病机制:PCOS患者合并GDM时,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蛋白质、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形成巨大儿。而PCOS患者存在的胎盘血管病变、子宫- 胎盘灌注不足等因素,又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监测方法
超声检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等指标,估算胎儿体重。根据不同孕周胎儿生长发育的标准曲线,评估胎儿生长情况。若估算胎儿体重≥4000g,提示巨大儿可能;若胎儿体重低于相应孕周的第10百分位数,提示胎儿生长受限。
宫高和腹围测量:孕妇应定期测量宫高和腹围,根据宫高和腹围的增长情况初步判断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若宫高和腹围增长过快或过慢,均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
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评估胎儿宫内安危情况。若脐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可能,需及时采取措施改善胎儿宫内环境。
三、妊娠期并发症的处理策略
3.1 妊娠期糖尿病的处理
饮食控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遵循“总量控制、均衡饮食”的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蔬菜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供应,合理分配三餐热量,可遵循早餐、午餐、晚餐各占1/5、2/5、2/5的比例。
运动治疗: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鼓励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运动时应注意强度适中,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运动,防止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若饮食和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达标,应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常用的胰岛素种类包括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胰岛素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孕妇应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血糖监测技巧。
3.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处理
一般治疗:保证充足的休息,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胎盘灌注。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限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6g。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常用的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这些药物对胎儿相对安全。若出现子痫前期或子痫,应及时使用硫酸镁解痉治疗,同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胎儿宫内情况。
终止妊娠时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终止妊娠时机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孕周、胎儿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轻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可在严密监测下继续妊娠至足月;对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子痫患者,经积极治疗病情无改善或继续恶化者,应及时终止妊娠。
3.3 早产的处理
一般处理:孕妇应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减少自发性宫缩,提高子宫血流量,增加胎儿氧供和营养。同时,保持心情平静,避免刺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摄入,以维持孕妇和胎儿的生理需求。
药物治疗:对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可使用宫缩抑制剂延长孕周,如利托君、阿托西班等。宫缩抑制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存在感染因素,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促胎肺成熟治疗:若孕周<34周,估计短期内可能早产,应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常用的药物为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可促进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3.4 胎儿生长异常的处理
巨大儿处理:孕期应加强血糖监测和控制,严格遵循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分娩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胎儿体重、骨盆情况、产程进展等因素综合考虑。若估计胎儿体重≥4000g,且骨盆正常,可考虑阴道试产,但需密切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做好剖宫产术的准备。若存在头盆不称、胎位异常、产程进展缓慢等情况,应及时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胎儿生长受限处理: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改善胎盘灌注,治疗孕妇合并症和并发症等。加强营养支持,给予孕妇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物质。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若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终止妊娠。
四、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对母婴健康和妊娠结局产生严重影响。通过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宫颈长度、胎儿生长发育等指标,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迹象。一旦确诊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处理策略,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一般处理等,以降低并发症对母婴的不良影响,改善妊娠结局。同时,加强孕期保健宣传教育,提高PCOS患者对妊娠期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积极配合医生的监测和治疗,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临床医生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监测和处理方案,为PCOS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门诊时间:8:00—20:00
医院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明路206号
豫ICP备16014840号 (郑)医广【2025】第03-18-151号 2008-2023 版权所有
声明:网站内容仅供浏览,不作为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