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导致排卵障碍和不孕。促排卵治疗是帮助PCOS患者实现生育的重要手段,但治疗过程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详细阐述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治疗前的准备、常用促排卵药物及方案、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要点,旨在为临床规范、安全、有效地开展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提供参考。
一、引言
多囊卵巢综合征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患者常因长期无排卵而导致不孕。促排卵治疗通过药物刺激卵巢,促使卵泡发育和排卵,为PCOS不孕患者提供了生育机会。然而,由于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特殊性,促排卵治疗需谨慎实施,严格把握治疗要点,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二、促排卵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有生育要求且存在排卵障碍的女性。
输卵管通畅,男方精液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具备自然受孕或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基本条件。
患者体重指数(BMI)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建议BMI<28kg/m²),或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饮食控制、运动减重)后体重有所下降且内分泌指标有所改善。
(二)禁忌证
卵巢早衰或卵巢功能极度低下,基础窦卵泡数极少,对促排卵药物无反应。
先天性生殖器官畸形(如无阴道、无子宫等)或严重的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影响妊娠或胚胎着床。
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疾病等,无法耐受妊娠或促排卵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
对促排卵药物过敏或存在使用禁忌。
男方患有严重少精、弱精、畸精症,且无法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有效解决。
三、治疗前的准备
(一)全面评估
内分泌检查:包括性激素六项(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₂、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抗缪勒管激素(AMH)等,了解患者的内分泌状态和卵巢储备功能。
代谢指标检测: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全套等,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糖代谢紊乱和脂代谢异常,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超声检查:通过阴道超声观察卵巢的大小、形态、窦卵泡数量以及子宫内膜情况,排除其他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
输卵管通畅度检查:常用的方法有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造影或腹腔镜检查,明确输卵管是否通畅,为选择合适的助孕方式提供依据。
(二)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控制:建议患者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取,控制总热量摄入,维持合理的体重。
运动减重: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和力量训练,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内分泌状态。
心理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因不孕问题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预处理
对于存在高雄激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在促排卵治疗前进行预处理。常用药物包括短效口服避孕药(如达英 - 35)降低雄激素水平,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预处理时间一般为3 - 6个月,待内分泌指标改善后再进行促排卵治疗,可提高促排卵的效果和安全性。
四、常用促排卵药物及方案
(一)常用促排卵药物
克罗米芬(CC):是一种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通过竞争性结合下丘脑和垂体的雌激素受体,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的负反馈抑制,促进FSH和LH的分泌,刺激卵泡发育。通常从月经周期的第3 - 5天开始口服,每日50mg,连服5天,可根据卵泡发育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50mg/d。
来曲唑(LE):为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抑制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解除雌激素对卵泡发育的抑制,促进卵泡生长。用法与克罗米芬相似,从月经周期的第3 - 5天开始口服,每日2.5 - 5mg,连服5天。
促性腺激素(Gn):包括尿促性素(HMG)和基因重组促卵泡素(r - FSH)等,直接作用于卵巢,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常用于对克罗米芬或来曲唑抵抗的患者。使用Gn时需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卵泡发育情况逐渐调整剂量,同时密切监测雌激素水平和卵泡大小,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
(二)促排卵方案
单药方案
克罗米芬方案:适用于轻度PCOS患者,具有简单、经济、有效的特点。但部分患者可能对克罗米芬不敏感,导致促排卵失败。
来曲唑方案:来曲唑对子宫内膜和宫颈黏液的不良影响较小,更有利于胚胎着床,尤其适用于子宫内膜较薄或有克罗米芬抵抗的患者。
联合方案
克罗米芬联合Gn方案:对于单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克罗米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Gn,以增强促排卵效果。
来曲唑联合Gn方案:与克罗米芬联合Gn方案类似,来曲唑联合Gn可提高卵泡的发育质量和排卵率,适用于对来曲唑单药治疗反应不足的患者。
五、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一)超声监测
从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开始,每隔2 - 3天进行一次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卵泡的大小、数量和生长速度。当主导卵泡直径达到14 - 16mm时,应每天进行超声监测,直至卵泡成熟(直径≥18mm)并排卵。同时,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评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二)性激素监测
在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血清雌激素(E₂)、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等性激素水平。E₂水平可反映卵泡的发育情况,当主导卵泡直径≥18mm时,E₂水平一般应达到200 - 300pg/ml以上。LH峰的出现预示着排卵即将发生,可通过检测LH水平或结合超声监测判断排卵时间。孕酮水平可在排卵后检测,以确定是否已发生排卵。
(三)指导同房时机
根据超声监测和性激素检测结果,准确判断排卵时间,指导患者在排卵前后适当增加同房次数,以提高自然受孕的机会。一般来说,在排卵前1 -
2天及排卵后24小时内同房,受孕几率较高。
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预防:严格掌握促排卵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度刺激卵巢。对于有OHSS高危因素(如年轻、瘦小、多囊卵巢综合征、获卵数多等)的患者,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密切监测卵泡发育和雌激素水平。在促排卵过程中,可预防性使用白蛋白或羟乙基淀粉等扩容剂,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液体渗出。
处理:一旦发生OHSS,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轻度OHSS患者可密切观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一般可自行缓解。中度和重度OHSS患者需住院治疗,进行扩容、抗凝、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行腹腔穿刺或胸腔穿刺放液,以缓解症状。
(二)多胎妊娠
预防:严格控制促排卵药物的剂量,避免过度刺激卵巢导致多个卵泡发育。对于年轻、卵巢功能良好的患者,可考虑选择性单胚胎移植,以降低多胎妊娠的发生率。
处理:若发生多胎妊娠,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孕周、胎儿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进行减胎术。减胎术一般在孕7 - 9周或孕11 - 14周进行,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减灭多余胎儿,以提高妊娠结局的质量。
七、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促排卵治疗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做好治疗前的全面评估和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促排卵药物和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规范、科学的治疗,可提高PCOS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帮助她们实现生育愿望。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以提高治疗效果。
门诊时间:8:00—20:00
医院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明路206号
豫ICP备16014840号 (郑)医广【2025】第03-18-151号 2008-2023 版权所有
声明:网站内容仅供浏览,不作为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