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高发良性肿瘤,其手术干预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本文系统梳理了子宫肌瘤手术的绝对适应症与相对适应症,从医学评估、患者准备、手术方式选择三个维度分析了术前准备的核心要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优化手术效果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引言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盆腔肿瘤,发病率约20%-30%。尽管多数患者无症状,但约25%-30%的病例因肌瘤位置、大小或数量引发月经异常、压迫症状或生育功能障碍。手术作为重要治疗手段,其适应症的精准把握与术前准备的充分性直接影响预后。本文结合最新临床指南,系统分析子宫肌瘤手术的适应症及术前准备要点。
二、子宫肌瘤手术的适应症
(一)绝对适应症
症状性肌瘤
月经过多:长期经量增多导致继发性贫血(血红蛋白<80g/L),且药物治疗无效。
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尿频、尿急)、直肠(便秘)或输尿管(肾积水)引发功能障碍。
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性、蒂扭转或感染等急症。
怀疑恶变
肌瘤短期内迅速增大(6个月内直径增长≥2cm)。
超声或MRI提示肌瘤血供丰富、边界不清,或血清肿瘤标志物(如LDH、CA125)异常升高。
绝经后妇女肌瘤持续生长。
生育功能影响
黏膜下肌瘤导致反复流产或不孕。
肌瘤压迫输卵管或宫腔形态改变影响胚胎着床。
(二)相对适应症
无症状但肌瘤直径≥8cm:尤其绝经前女性,因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引发症状或恶变风险增加。
特殊部位肌瘤:如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可能压迫输尿管或盆腔血管。
患者强烈要求:因心理负担过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充分知情同意后。
三、术前准备要点分析
(一)医学评估与检查
影像学检查
超声:首选检查,明确肌瘤位置(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大小及数量。
MRI:精准评估肌瘤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尤其适用于复杂病例或拟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者。
宫腔镜/腹腔镜:直接观察宫腔或盆腔,明确肌瘤位置及粘连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评估贫血程度及手术出血风险。
肝肾功能、电解质:了解基础代谢状态,指导麻醉及术后用药。
感染筛查:包括乙肝、丙肝、HIV、梅毒等,预防交叉感染。
肿瘤标志物:如CA125、LDH,辅助排除恶性病变。
特殊检查
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尤其适用于月经紊乱患者。
输卵管通畅试验:对有生育需求者评估输卵管功能。
心肺功能评估:心电图、胸片、肺功能测试,尤其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肥胖患者。
(二)患者准备
肠道准备
术前1天低渣饮食,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
口服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或清洁灌肠,减少肠道积气,降低术中损伤风险。
皮肤准备
术前1天清洁腹部及会阴部皮肤,剔除手术区域毛发,避免术后感染。
药物调整
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需停药7-10天,改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
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者需评估停药影响。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8mmol/L。
心理支持
通过医患沟通、病友分享或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情绪,尤其对年轻或未育患者。
(三)手术方式选择与准备
肌瘤剔除术
适应症:有生育需求、希望保留子宫或年轻患者。
术式选择:
开腹手术:适用于肌瘤巨大、位置特殊或多发者。
腹腔镜手术:微创,恢复快,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如肌瘤直径<10cm、数量<4个)。
宫腔镜手术:适用于黏膜下肌瘤(0型或Ⅰ型)。
术前标记:对多发肌瘤或位置特殊者,可在超声引导下术前定位并标记。
子宫切除术
适应症:无生育需求、肌瘤反复复发或合并严重症状(如大量出血、压迫)。
术式选择:
全子宫切除:彻底消除复发风险,但丧失生育功能。
次全子宫切除:保留宫颈,减少术后盆底功能障碍风险,但需定期宫颈筛查。
卵巢去留:根据患者年龄、卵巢功能及家族史决定是否保留卵巢。
其他术式
聚焦超声消融(HIFU):无创,适用于拒绝手术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无法耐受手术者。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通过介入阻断肌瘤血供,但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
四、结论
子宫肌瘤手术的适应症需综合症状、肌瘤特征及患者需求判断,而术前准备是保障手术安全与效果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化医学评估、个性化患者准备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实践中应严格遵循指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以实现最优治疗目标。
门诊时间:8:00—20:00
医院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明路206号
豫ICP备16014840号 (郑)医广【2025】第03-18-151号 2008-2023 版权所有
声明:网站内容仅供浏览,不作为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