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超声检查是女性健康管理中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通过无创或微创的方式观察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生殖器官的结构及血流情况,帮助医生发现病变、评估病情。然而,许多女性对何时需要超声检查、检查前需注意哪些事项并不清楚。本文将系统梳理需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的常见异常情况,并总结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
一、哪些异常情况需要做妇科超声检查?
1. 月经相关异常
经期紊乱:月经周期过长(>35天)、过短(<21天)、经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7天)或淋漓不尽,可能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腺肌症、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闭经:原发性闭经(年龄>15岁无月经来潮)或继发性闭经(曾有月经但停经3个月以上),需排查子宫发育异常、卵巢早衰、宫腔粘连等。
痛经进行性加重:若痛经逐渐加剧且伴随月经量增多,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卵巢巧克力囊肿)或子宫腺肌症。
2. 异常阴道出血
非经期出血:如性交后出血、绝经后出血、两次月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除外),可能与宫颈病变(如息肉、癌前病变)、子宫内膜增生或癌变相关。
产后或流产后出血:若出血量多、持续时间长或伴发热,需排除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良或感染。
3. 下腹疼痛或包块
急性腹痛:突发下腹剧痛可能提示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宫外孕等急症。
慢性腹痛:长期隐痛可能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附件炎相关。
自行触及腹部包块:需通过超声明确包块位置(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大小、性质(囊性/实性/混合性)及边界是否清晰。
4. 分泌物异常
白带增多、异味或血性分泌物:可能伴随宫颈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或宫颈病变,超声可辅助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内有无异常回声。
5. 备孕或生育相关问题
不孕症:需评估子宫形态(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卵巢储备功能(如卵泡数量)及输卵管积水等情况。
反复流产:超声可检查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如宫腔粘连、子宫畸形)或子宫内膜容受性。
孕期监测:早孕期确认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中晚孕期观察胎儿发育、胎盘位置及羊水情况。
6. 肿瘤筛查与随访
已知妇科肿瘤患者:定期超声复查可监测肿瘤大小、形态变化及血流信号,评估治疗效果或复发风险。
高危人群筛查:有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或长期未生育、肥胖、糖尿病女性,建议定期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查。
7. 宫内节育器(IUD)异常
若出现节育器移位、嵌顿或带器妊娠,超声可精准定位IUD位置并评估与子宫内膜的关系。
二、妇科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
选择合适检查方式:
经腹部超声:需憋尿使膀胱充盈,以形成“透声窗”清晰显示子宫及附件,适合无性生活史或肥胖女性。
经阴道超声:无需憋尿,探头直接接触阴道穹窿,图像分辨率更高,但需避开月经期(除非急诊)且已有性生活史。
经直肠超声:适用于无性生活史但需高分辨率图像者(如监测卵泡发育)。
时间安排:
非急诊检查建议避开月经期(尤其是经阴道超声),以减少感染风险及经血干扰。
监测排卵时,建议在月经周期第10天左右开始,每1-2天复查一次。
怀疑子宫内膜病变时,可在月经干净后3-7天检查,此时子宫内膜较薄,病变更易显示。
其他准备:
经腹部超声需提前1-2小时饮水500-1000ml,待膀胱适度充盈(有尿意但不过度胀痛)。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平稳,以免影响心率及子宫位置。
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暴露下腹部或更换检查床。
检查中配合
放松身体,按医生指导调整体位(如仰卧位、膀胱截石位)。
经阴道超声检查时,可能需轻微下压腹部以更好暴露盆腔结构,若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避免突然移动或咳嗽,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检查后注意事项
及时获取报告:超声报告通常包含器官大小、形态、回声及血流描述,需结合临床症状由医生解读。
异常结果处理:若发现囊肿、肌瘤或可疑病灶,可能需进一步行MRI、肿瘤标志物检测或病理活检。
日常护理:检查后无特殊禁忌,但经阴道超声后24小时内避免性生活及盆浴,以防感染。
定期随访:对良性病变(如小肌瘤、生理性囊肿)需按医嘱复查,观察变化趋势。
结语
妇科超声检查是女性健康的“侦察兵”,能早期发现多数生殖系统疾病。当出现月经异常、腹痛、出血、包块或生育困难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同时,做好检查前准备、配合医生操作、正确解读报告,是确保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守护健康,从关注每一次异常信号开始!
门诊时间:8:00—20:00
医院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明路206号
豫ICP备16014840号 (郑)医广【2025】第03-18-151号 2008-2023 版权所有
声明:网站内容仅供浏览,不作为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