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都妇产医院
郑州妇产科医院
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科普 >
产后漏尿与盆底功能障碍的关系解析
人阅读 来源:郑州美中商都妇产医院
 

  新手妈妈们,生娃后的日子就像一场充满惊喜与挑战的冒险。本以为熬过十月怀胎、闯过分娩大关,就能开启幸福带娃模式,可没想到,产后漏尿这个“小恶魔”却悄悄找上门来。打个喷嚏、开怀大笑,甚至只是轻轻咳嗽一声,尿液就不受控制地流出来,别提多尴尬了!其实,产后漏尿和盆底功能障碍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天咱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揭开它们之间的神秘面纱。

  一、盆底功能障碍:身体的“隐形危机”

  (一)盆底肌——身体的“秘密守护者”

  咱们先来认识一下盆底肌,它就像一张巨大的“吊床”,稳稳地托住盆腔里的子宫、膀胱、直肠等重要器官。它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不仅能维持这些器官在正常位置,还肩负着控制排尿、排便以及维持阴道紧缩度等重要生理功能。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这张“吊床”可承受了不少压力,就像一张被过度拉扯的网,很容易出现损伤。

  (二)盆底功能障碍——多种问题的“源头”

  盆底功能障碍可不是小问题,它是一组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统称。除了大家熟知的产后漏尿,还可能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排便异常等问题。子宫脱垂就像原本稳稳坐在“吊床”上的子宫,因为“吊床”松弛而滑落下来,轻者可能只是感觉下腹部有坠胀感,重者子宫甚至会脱出阴道口外;阴道前后壁膨出则会影响性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排便异常包括便秘、大便失禁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产后漏尿:盆底功能障碍的“突出表现”

  (一)漏尿类型大盘点

  产后漏尿主要有三种类型。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就像前面说的,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尿液会不由自主地流出。这是因为盆底肌松弛,对尿道的支撑力下降,尿道闭合压降低,尿液就容易“溜走”。急迫性尿失禁则是突然有强烈的尿意,来不及上厕所就漏尿了,这往往和膀胱过度活动有关,盆底功能障碍可能影响了膀胱的正常神经调节。混合性尿失禁就是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同时存在,让宝妈们更加苦恼。

  (二)漏尿背后的“元凶”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不断长大,子宫的重量日益增加,就像一个越来越沉的“大西瓜”,长期压迫盆底肌,导致盆底肌逐渐松弛。分娩过程中,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可能对盆底肌造成损伤。顺产时,胎儿通过产道会对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产生直接的牵拉和挤压,就像一场激烈的“拉锯战”,很容易造成损伤;剖腹产虽然避免了产道挤压,但孕期子宫对盆底肌的压迫依然存在,而且手术过程中也可能对盆底神经造成一定影响,影响盆底肌的正常功能。

  三、产后漏尿与盆底功能障碍的“因果链条”

  (一)损伤引发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导致漏尿

  盆底肌损伤是产后漏尿和盆底功能障碍的共同起点。当盆底肌受到损伤后,它的支撑、收缩和舒张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就像一个松垮的弹簧,无法正常发挥它的弹性作用。这样一来,膀胱和尿道的正常位置和功能也会发生改变,尿道闭合不严,尿液就容易漏出,出现产后漏尿的症状。同时,其他盆腔器官也可能因为盆底肌支撑不足而出现脱垂等问题,这就是盆底功能障碍的全面体现。

  (二)漏尿加重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产后漏尿如果不及时干预,又会进一步加重盆底功能障碍。漏尿会让宝妈们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影响盆底肌的恢复。而且,为了避免漏尿的尴尬,宝妈们可能会刻意减少活动,长期久坐或卧床,这会导致盆底肌血液循环不畅,肌肉萎缩,盆底功能障碍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四、打破“链条”:诊断、治疗与预防并重

  (一)精准诊断——揪出“幕后黑手”

  如果产后出现漏尿症状,宝妈们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了解你的怀孕、分娩情况以及漏尿的具体症状。还会进行妇科检查,观察阴道、子宫等器官是否有脱垂等情况。盆底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盆底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判断是否有损伤;尿动力学检查则可以评估膀胱和尿道的排尿功能,明确尿失禁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这些检查就像给盆底肌做一次全面的“体检”,能精准找出问题所在。

  (二)科学治疗——为盆底肌“疗伤”

  根据盆底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轻度的盆底功能障碍,盆底肌锻炼是首选方法,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凯格尔运动。宝妈们可以像憋尿一样收缩盆底肌,保持收缩3
- 5秒,然后放松3 - 5秒,每天做3 - 4组,每组10 -
15次。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增强盆底肌的力量。生物反馈治疗也很有效,通过仪器将盆底肌的活动情况以图像或声音的形式反馈给患者,让患者能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盆底肌收缩情况,从而更准确地控制盆底肌运动。电刺激治疗则是利用低频电流刺激盆底肌,引起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

  如果盆底功能障碍比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手术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盆底重建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三)积极预防——为盆底肌“筑牢防线”

  预防永远大于治疗。孕期要合理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减少对盆底肌的压迫。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分娩时,尽量选择正规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配合医生进行分娩,减少分娩过程中对盆底肌的损伤。产后要尽早进行盆底功能评估,一般在产后42天左右就可以做了。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宝妈们,产后漏尿和盆底功能障碍虽然让人头疼,但只要我们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积极采取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就一定能打破这个“恶性链条”,让盆底肌重新恢复健康,重新找回自信和舒适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好自己的盆底健康!

上一篇:产后漏尿的饮食调理与生活习惯建议

下一篇:做妇科超声检查需要空腹或者憋尿吗?还有哪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