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期是女性生命中一段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光,但同时也是妇科健康问题的高发阶段。在这个特殊时期,女性的生殖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些妇科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对生育能力、身体健康乃至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盘点育龄女性最需警惕的几种妇科健康问题。
宫颈疾病:隐匿的“健康杀手”
宫颈炎
宫颈炎是育龄女性常见的妇科炎症之一,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宫颈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常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伴有外阴瘙痒及灼热感,还可能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急性宫颈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转为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大多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或不适。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它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导致CIN及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早期CIN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阴道排液增多等症状。而宫颈癌早期症状也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发展到中晚期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腥臭、下腹疼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育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HPV检测。建议21 - 29岁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30 - 65岁女性每5年进行一次TCT和HPV联合检查,或每3年进行一次单独TCT检查。同时,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HPV感染的风险。
子宫肌瘤:女性体内的“不速之客”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其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但当肌瘤增大或生长部位特殊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月经改变,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包块,当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时,可从腹部触及;白带增多;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导致便秘等。
应对方法:如果子宫肌瘤较小且无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肌瘤引起月经过多导致贫血、出现压迫症状、肌瘤生长迅速怀疑恶变等情况,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肌瘤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
卵巢囊肿:藏在盆腔的“定时炸弹”
卵巢囊肿是指卵巢内或其表面形成的囊状结构,囊内可含有液体或固态物质。卵巢囊肿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囊肿多与月经周期有关,如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通常在2 - 3个月经周期后会自行消失,一般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病理性囊肿则包括巧克力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巧克力囊肿患者常有痛经、不孕等症状;畸胎瘤可能无明显症状,但较大的畸胎瘤可能会引起腹部不适、压迫症状等;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如果增大,有发生扭转、破裂、感染、恶变等风险,可能出现急腹症症状,如突发一侧下腹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处理建议:对于生理性囊肿,可定期复查B超观察其变化。病理性囊肿则需要根据囊肿的性质、大小、症状等决定治疗方案。较小的良性囊肿可暂时观察,但需密切随访;较大的囊肿、有症状的囊肿或怀疑恶变的囊肿,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
盆腔炎性疾病:不容小觑的“盆腔危机”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常见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若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发作等后遗症,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防治要点:预防盆腔炎性疾病,关键在于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避免不洁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及时、彻底治疗下生殖道感染。一旦出现盆腔炎性疾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抗生素治疗,以避免病情进展和后遗症的发生。
育龄女性朋友们,妇科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妇科健康保驾护航。希望大家都能远离这些妇科健康“雷区”,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
门诊时间:8:00—20:00
医院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明路206号
豫ICP备16014840号 (郑)医广【2025】第03-18-151号 2008-2023 版权所有
声明:网站内容仅供浏览,不作为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