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到来,总是伴随着无尽的喜悦与期待,但产后的身体恢复也是每位宝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其中,盆底功能障碍作为产后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宝妈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长远影响。然而,在对待盆底功能障碍这一问题上,许多宝妈存在认知误区,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常见的误区,看看宝妈们是否也“中招”了?
误区一:只有顺产才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真相: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宝妈们在孕期就已经开始经历对盆底肌的压迫。随着子宫的不断增大,宝宝的体重持续增加,以及孕期激素的变化,盆底肌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剖宫产虽然避免了产道的直接扩张,但孕期和手术过程中腹直肌的分离同样会对盆底肌造成压力。因此,剖宫产并不能完全避免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误区二:产后盆底恢复可以自行恢复,无需治疗
真相:盆底功能障碍的轻度患者或许可以通过自我锻炼如提肛运动、阴道收缩运动等来改善,但中重度患者往往需要专业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并不复杂,而且治疗效果很好。医院会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盆底肌肉的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等,帮助宝妈们恢复盆底功能。
误区三:产后腹部塑形比盆底康复更重要
真相:许多宝妈在产后急于恢复身材,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塑形上,却忽视了盆底康复的重要性。实际上,如果盆底功能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腹部塑形可能会加重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如漏尿、阴道松弛等。因此,产后康复应首先关注盆底功能的恢复,再考虑腹部塑形。
误区四:已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就难以恢复
真相: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并不复杂,而且治疗效果显著。轻度患者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盆底肌肉的锻炼,而中重度患者则可以在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如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大部分患者能够通过治疗缓解症状,甚至完全恢复。
误区五:打算再生二胎,不急于做盆底修复
真相:再次妊娠只会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更加严重。因此,无论是否计划再次生育,宝妈们都应该在产后及时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和修复。准备再次生育的宝妈,更应该在孕前做好盆底功能的评估,以确保孕期和分娩过程中的安全。
如何正确应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42天复查:宝妈们应在产后42天时到医院进行复查,其中包括对盆底肌的筛查,以了解自己的盆底肌受损程度。
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盆底肌受损的程度,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盆底肌肉的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等。
坚持锻炼:轻度患者可以通过提肛运动、阴道收缩运动等锻炼来加强盆底肌的弹性。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如漏尿、阴道松弛等,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一个需要引起宝妈们足够重视的问题。通过正确的认知和及时的治疗,宝妈们可以恢复盆底功能,重拾健康和自信。希望每位宝妈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育儿时光!
门诊时间:8:00—20:00
医院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明路206号
豫ICP备16014840号 (郑)医广【2024】第03-21-170号 2008-2023 版权所有
声明:网站内容仅供浏览,不作为医疗依据